年代:春秋晚期
现藏:湖北省博物馆
出土: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1号楚王墓
《越王勾践剑》鸟虫篆
越王勾践剑:长55.7厘米,宽4.6厘米。剑身中脊起棱,饰黑色菱形花纹。正面近格处有“越王勾践,自作用剑”的鸟篆铭文。剑格正面嵌蓝色琉璃,背面绿松石。越国鸟虫篆从出土文物看,铭文具有很时髦特色,革故鼎新,自成面目,是鸟虫篆铭文流传最久的国家之一。其铭文也是分布最广,文字美水平高超,现已出土鸟虫篆文物有六十六件之多,主要铭铸之兵器上,其中五件铭铸之在钟、镈,石予上。
越国鸟虫篆有两个明显特点:
1、以尖嘴的写实的鸟为饰笔,从早期越王勾践剑和晚期的越王州句剑、不光剑,一直延用长达一个世纪。
2、以几何线条化的饰笔,或者说以简化的鸟虫为饰笔,最早可以上溯到作于允常时的越王之子勾践剑。这种追求线条美的普遍线条化的饰笔方法,把鸟虫篆带到另一番境地,而成为越国晚期鸟虫篆的主流。

“王”字组成
《越王句践剑》的“王”字,从构型上看,上部是两只卧鸟;下部是一个“王”字。文字造型就像国王的头上戴了一顶皇冠。越王为什么这么造字?
“王”字本义为天子、君主。最早的王字是个象形字,是一把带手柄的宽刃巨斧。造字的本义是,拿最大战斧,在战场上所向无敌的统帅。
越王造的“王”字,头戴皇冠,自然是想当天子的。这里面有个传承问题,因为7000年前的象牙板上,越人的祖先就用丹凤朝阳作图腾,这是越王敢于做的最好借口。在复杂的周礼面前,这种想法与体制不合,自然会遭到尊王攘夷的霸主打击。为了趋利避和,越王就打起了游击战,强大时就戴在头上,弱小时就摘下来,有时用简单的形式代替皇冠,有时又突然一只独秀,这就是越王背后交织的心理与意志。

“上达天意”
“下合地理”
“中通人性”
“王”道
“王”字隐藏着天机、趣味和哲理。做“王”虽然是件快乐的事,但这个“王”是不好当的。从结构上讲,“一”把“三”穿起来就是“王”。“一”是什么?包含的是中国人的宇宙观。原始意思是“唯初太极,道立于一,造分天地,化成万物”。从对应的原始无极,这“一”字,从中间一穿,宛如开天辟地,立刻就显太极,生阴阳、分天地,化万物。即上达天意,下合地理,中通人性。这就是做“王”必须的责任与担当。
“上达天意”:你必须对局势的发展,有准确的预测和判断,根据局势,做出正确决策,才能立于王位,一呼百应,成就伟大事业,所以时势造英雄。对局势的判断失误,不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,违背了天意,就会困难重重,四处碰壁。就会由一呼百应的“王”,变为地狱之下的“土”。可以设想,生活在一个没有阳光的环境下,无论是人、动物、生物,都失去了生存的条件,只有死路一条,入土为安了。
“下合地理”:就是在准确判断形势的基础上,制定顺应天意,符合实际的政策,收到老百姓的拥护,这样才能顺利成王。在大好的局势下,如果方法不对头,调动不了人的积极性,就失去了成功的根基,中国有句古话“根基不牢,地动山摇”。没人听你的,给谁去当王?只有自己去干活了。
“中通人性”:就是要守死善道,调动人的一切积极因素,通过自己的努力,改变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,不通人性者,扰乱社会秩序,就变成了工,只有罚她去劳动改造,端正品行。《史记》上有这段记述:“九黎乱德,民神杂糅,不可方物。”这是说蚩尤违背天理,人伦大乱,破坏了天下的社会秩序,导致“不可方物”。皇帝替天行道,请天神相助打败蚩尤,为民除害。轩辕顺应天意,替天行道,成为中国首位天子,受各族万民拥戴,尊他为皇帝,开启了华夏文明。

“王”字神奇
一个“王”字,从有形的符号表达,到意象的精神层面构成的人间,在加上形而上神秘、高层生命的世界,阴阳纵横贯穿着多层的复杂空间,同时使用了四种内涵深远复杂的意符组合,这个“王”字的内涵博大精深可以想象了。
中国文字的神奇,鸟虫篆文字的的神奇中蕴藏的形符、音韵、意向与易理、阴阳五行、谶纬命理、预测堪舆的宇宙时空,全在这里了。
COPYRIGHT (©) 2017 绿锦网络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