坚定文化自信,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
十九大报告把坚定文化自信,提到了新的高度,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成果。一个国家,一个民族的自信,来源于文化自信。文化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灵魂,文化兴,民族兴,文化强,国家强。
鸟虫篆艺术研究院,是2014年经文化部批准成立的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承机构,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的
“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,”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。
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是什么?为什么总书记多次强调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?
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,是中国文字发展过程中曾经使用过的文字。
为什么要让这些文字活起来?因为这些文字,记录了中国文字从创建到发展的全过程,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,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,是我们的根,是我们的宝贵财富,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压舱石。
中华文明源远流长,从河南漯河贾湖遗址出土的甲骨上,就有九千年前的文字符号刻划。中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原始符号刻划→图形文字→甲骨文、鸟虫篆→篆书→隶书→楷书→行书的发展过程,并最终固化为现在使用的文字。在这个传承链上,篆书是很少使用的一种古文字,鸟虫篆是篆书中的艺术文字,曾经引领青铜时代文字艺术发展的潮流。
鸟虫篆是什么呢?就是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。时至今日,这些古老的文字,我们很少有人能够读出它原本的发音,也很难理解它们原有的含义,但是,我们都会觉得这些图形很美。
它美在哪里?作为“文字”,象形文字的书写者,极力做到与所欲表达的事物概念相像。因此,尽可能用最简洁的图形,去捕捉、概括世像万千最鲜明的特征,在文字的创造中,发现并运用了黄金分割率。
作为“图画”,象形文字的书写者,把它当成人类相互沟通的语言工具。因此,携带和传递信息的多少,是创造符号最中意的审美标准。它是精神灵魂的道白,它是自然天成的朗诵,它是美的文字,是真正的“艺术的语言。”
古人认为,万物皆有灵。有灵的万物,参与了人类创造的文字世界。久久不肯离去,它随意地蠕动盘旋,自由地交错曲折,写出不同的含义,画出不同的姿势。在文字符号所必须的结构形态,还没有从具象世界的繁杂中抽象出来之前,字中的图形是世界的模拟。
当文字演化为甲骨文时,文字符号走出了象形的写实。文字的演进,使爱美的古人心中不高兴,他们认为文字的灵魂丢了,必须把它重新找回来。古人对自然的一往情深,触发他们产生新的灵感,用自然中的生灵万物重新打扮文字,神通广大的鸟虫形象,成为他们的首选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人的价值观念不断发展,人格完善的心理准则,取象于天地自然的观念,从而促使古人开掘其艺术功能,用以美化生活。从此,鸟虫篆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,被社会广泛认知,并成为商周至秦汉时期时尚的艺术品。
鸟虫篆起源于商代。作为一种皇家专用文字,经历了从原始刻划→图形文字→甲骨文、鸟虫篆→金文、鸟虫篆的发展过程,并最终固化为篆书的一种形式。其发展历程则经历了商代→周代→秦代→汉代→魏、晋→唐代→南齐→宋代→元代→明代→清代等奴隶制社会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。晋代以后,篆书不再使用,而在宫庭中传至清代咸丰年间。
书法史上曾经形成了一个从东汉至唐代,跨越朝代的联结与传承。源头是蔡邕,汉灵帝设立鸿都学后,违背了“罴除百家、独尊儒术”的汉代正统思想,引起士代夫阶层不满。蔡邕对辞赋、尺牍、鸟篆无所不通,也对汉灵帝的做法比较理解。以蔡邕为代表,通过师承关系等方式传承书法(包括鸟虫篆),从蔡邕→蔡文姬→钟繇→卫夫人→王羲之→王献之→羊欣→王僧虔→萧子云→智永→虞世南→歐阳询→陆柬之→彦远→张旭→李阳冰→徐浩→颜真卿。在这个传承体系中,有很多是有名的书法家。
鸟虫篆是宫廷贵族文化,也是大众的宠爱。鸟与文字构成的鸟虫篆,不仅是一个精神世界,同时又是一个自身具有建构功能的精神主体,兼备自身所指和非所指两种功能。鸟虫篆是宫廷贵族文化,古代帝王对鸟虫篆宠爱有加,按照历史朝代排列,历代都有喜欢鸟虫篆的皇帝。从商祖王亥到春秋十三国诸侯,从秦始皇开始,到清咸丰帝止,经历了商祖王亥→楚、越、吴、蔡、宋、徐、曾、申、许、晋、齐、邾、中山十三国诸侯→秦始皇→汉高祖、汉灵帝、汉献帝→曹操、曹丕、曹睿→唐太宗、唐高宗、武则天→齐高帝→宋太祖、宋徽宗→元文帝→明嘉靖、万历、崇祯→清咸丰的漫长过程。为我们留下了皇帝独爱鸟虫篆的专属故事。
秦始皇统一文字时,灭掉六国文字,单独把鸟虫篆留下来,作为秦代八种官方使用文字,并让玉工孙寿刻制金印,“受命於天,既寿永昌”。从汉武帝开始,规定大臣奏章必须鸟篆盈简,否则,打回去重来。汉灵帝为学习鸟虫篆,专门在洛阳设立了第一所艺术大学,鸿都门学,唐太宗也把鸟虫篆作为赏赐大臣的礼品。
商周时期,鸟虫篆是大半个中国的时尚。鸟虫篆艺术引领中国文字艺术发展方向,创造了青铜时代的辉煌,特别是鸟虫篆那种生动活泼的灵秀之气,高度的艺术创造性,是其后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难以效仿的,鸟虫篆是人与自然的沟通,是时代文化潮流激起的浪花。
现已发现鸟虫篆文化遗存地域广大,涵盖了上海、浙江、江苏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东部、河南、河北、北京、天津、山西、山东十四个省市。鸟虫篆文化遗存、历史遗址竞然如此广泛,足以说明鸟虫艺术在文化创世时期的显耀地位。
鸟虫篆艺术是什么呢?很多文化先贤,经过研究,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很高的评价。郭沫若先生说:她是中国文字艺术的先声,书法和文字装饰艺术,从此独步世界的大舞台;陈寅恪先生说:她是中国文化的先声,如诗如画,解一字既是做一部文化史;张光直先生说:她是中国人探索宇宙的先声,如图腾一样奇特,与天地交往,与神灵沟通,祀求平安幸福。
为什么中国文化的先贤们如此评价鸟虫篆?
因为鸟虫之中藏风骨,龙飞凤舞是血脉。鸟虫篆艺术的核心是其中隐含的思想观念、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,是寓教寓乐的文字,是教我们如何做人,如何做事,如何为官从政的道理的,是中国人在文字创始之初,对自身伦理道德的肯定和赞赏。
比如:河南博物院收藏的《王子午鼎》中的“
孝”

字,象一位跪坐的母亲,怀中抱着孩子,这是人类母亲养育孩子的永恒写照,它留了下来,让我们看到这个字,就想起父母的养育之恩,就看到了母亲对孩子的保护与痛爱,就感受到了母子享受的天伦之乐,长大之后,面对垂暮之年的父母,就会产生强大的孝敬之心。其实,鸟虫篆艺术就是古人以文字的笔画为依托,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表达自己的梦想,是那个时代人的梦想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,与古人的梦想连接,才能让古文字活起来,这就是中华文化代代相传,传承至今的强大动力。这些满满的文化自信,就会升华为民族的自信。对于这样的文字艺术,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,走下神坛,为大众服务,弘扬正能量,发挥文字艺术的教育功能,对于坚定文化自信,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加油,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。
鸟虫篆艺术是宫廷文化,如何让这种古老的文化走出禁宫,走进老百姓生活,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”落到实处。鸟虫篆艺术研究院做了一些尝试,与中央电视台、北京电视台、上海电视台、河南电视台合作,讲述鸟虫篆文字的传奇故事,获得广泛好评。很多企业和社会人士都慕名而来,主动要求加入传承队伍,这些人为什么对鸟虫篆艺术这么热爱?因为在他们的心中,是满滿的文化自信,他们感觉到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,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,传承是一种功德,是一种信仰,也是一种精神,是每个中国人的家国情怀,鸟虫篆艺术的前世今生,在人们的生活中生根发芽了,这种古文字也就活起来了。
事实上,鸟虫篆艺术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,它是中国文化的血脉。如果有人对鸟虫篆艺术不感兴趣,说明他们对这种文化不了解,还没有找到自身与这种文化的连接点。其实,鸟虫篆文化也是大众文化。文字创造之初,他们用文字的笔画和意象,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,处处充满了智慧和哲理。它独特的能量结构系统,以形、音、义等形式作用于每个使用者,每个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都在不同程度地加强或影响着这种能量,每次使用又会在原有基础上,更多地赋予了新的能量,这些叠加的能量会以信息波的形式接受和释放着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能量,全都积淀在鸟虫篆艺术之中,它藴含了我们整个民族的各种感觉、意念、情绪、感受力与想象力,还有整个民族所特有的人性、神性和诗性。这种藴含于汉字之中的特殊的信息,眼看不到,手摸不着,是以一种常态形式存在的,从某种意义上说,它是一种特殊物质的特殊存在形式,对人的心理、思维产生着特殊而微妙的影响。一个汉字,就蕴涵着一个丰富的心理场、文化场能量。
比如:故宫博物院收藏的《楚王酓肯盘》中的“
赏”

字。象一对恋人,登高望远,高高在上,一边仰望于天空,看日落日出,看繁星满天,看云卷云舒,遥想神仙般的生活。一边俯瞰大地,万物争荣,人潮如海,苍山万里,想到现实中的自己,心潮澎湃,洋洋得意。但是,脚下的文字形象告诉他们,得意不能忘形,高处不胜寒,危机四伏,四条腿不着地,随时有倒塌的危险。要排除这些险情,就要通过施仁政,讲礼义,守信义,走正道,把四条短腿拉长,接地气,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。
中华民族,是一个爱美的民族。从造字之初,就把这种美丽赋予文字。这些文字,承载的是中国人的情感,表达的是中国人的思想观念,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相信,鸟虫篆就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美的语言,它形美如画,让我们望文生义,它质美如玉,让我们见字识义,它音美如歌,让我们听之明义,它意美如诗,让我们见形知义,它是最先进的文字语言。
比如:河北博物馆收藏的《中山王鼎》中的这个“
惧”

字。从构形上看,两只眼晴,瞪的又大又圆,目不斜视,盯的是什么呢?是金钱,装进眼里,恨不得马上装进腰包。至于这些钱是怎么来的,自己是否应该得到,暂且不管,先装进自己腰包再说。有了钱,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翁,可以享受生活。光有钱花还不够,他的眼晴又盯上了美女。中间是个佳字,这个佳字代表什么,是美味佳肴,是君子好逑的美女,有美女陪伴,是一种享受,要想办法得到她。怎么才能得到呢?下边是心,开始动心,想尽办法,挖空心思要得到。一心放在金钱美女身上,自然就没有什么追求了,仔细想想,后果可怕。不劳而获,没有正当来路的钱,花起来提心吊胆,害怕秋后算帐,吃多少就要吐多少,还少不了牢狱之灾,想想坐牢的滋味,越想越害怕。这些钱就算来路正当,坐吃山空。终有一天,身无分文,身边的美女是留不住的,想想可怕。再者美女也不是好养的,金屋藏娇总是瞒不过去的,组织上查,群众揭发,老婆来闹,丢人是早晚的事。想想可怕,越想心里越害怕,止不住双腿打颤,站不住脚,马上就要倒下去。一个“惧”字,将贪腐者的心理刻划的淋漓尽致,“惧”是给人们亮出的黄牌,敲响的警钟。
其实,为了改变生活,通过合法手段获取金钱,找一个美丽贤淑的靓男俊女做伴,无可非议,完全不需要“惧”怕,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权力。通过个人的奋斗和努力,脱贫致富,是件正常的事,也不需要“惧”怕。古人给我们留下的警示性文字,是历史的写实,也是做人做官必须提防的。
再比如,看到已经丢失的《箴言带钩》中的“利”

字时,就仿佛看到,伸长脖子,削尘脑袋去争取利益时,后边是一把带血的利刀。看到已经丢失的《箴言带钩》中的“贵”

字时,就看到贵是一种责任,贵是一种权力,贵是一种担当,贵中包含着安全。看到日本大阪美术馆收藏的《徐王义楚剑》中的“义”

字,仿佛看到民族大义才是义,讲哥们义气,讲小团体主义,跟不上时代步伐,终将会被历史抛弃。
由此,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。鸟虫篆艺术在展示汉字之美的同时,高度浓缩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精神,展示着中国历史文化美学风范,构建起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审美艺术世界,成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,展示给我们的是一种真正的气度恢宏的精神之美。美在其直觉形象的壮阔、美在其形式的无限丰富、美在其神思的想象空间、美在其言外之意的图像表达、美在其隐喻象征的符号刻画、美在其不能匆匆理解的神秘......
文字故事,引起我们强烈地心理共鸣,找到了自身与鸟虫篆艺术的连接点,找到这种结合点才能融入这种文化。
怎么让文字活起来?让文字活起来,找到结合点后,就要进行多方面的连接,让鸟虫篆艺术在更大程度上为人们的现实生活作贡献,让更多的人走进鸟虫篆艺术。鸟虫篆艺术必须走进学校,走进社区,走进机关,走进企业,根据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,讲述不同的文字故事。比如: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,给社科界未来的精英们讲中国美丽的鸟虫篆,就要让这些精英,明白虫篆的历史价值和现代价值,吸引他们投入这种文化的传承。到医科大学,就讲鸟虫篆艺术与养生,把古人用鸟虫篆艺术与健康养生的结合点讲清,以吸引大家通过学习鸟虫篆书写技艺,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,丰富人们的健康文化生活;到职业技术大学,就讲鸟虫箭艺术与大国工匠精神,把制作鸟虫篆文字与大国工匠精神的结合点讲清楚,引导学生认识到,工作无高低贵贱之分,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;到中小学,就通过鸟虫篆的故事,讲青少年强,则中国强,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,拉近了古文字与大家的距离,敬畏文字,敬畏艺术。探寻历史,享受艺术,放松生活,愉悦心情。
让文字活起来,就要让鸟虫篆艺术走进人们的生活。鸟虫篆艺术真正让人动容的核心,是其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完美结合。让他走进百姓生活,就要根据大家的需求,创作不同形式、不同载体、不同品位,不同造型的鸟虫篆文字艺术品。通过这些艺术品,美化人们的生活,拉近与大众的距离,进而形成鸟虫篆文化艺术产业,在服务大众生活的同时,通过“一带一路”,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字艺术,增加与各国人民的文化交往,让鸟虫篆文字告诉大家,鸟虫篆是什么?
鸟虫篆是时间的纽带,它让历史告诉我们,悠久的文明,传承至今,却璀灿如新;鸟虫篆是空间的纽带,它让现实告诉我们,口音各异,可以看着同一封家书,激动不异;鸟虫篆是情感的纽带,它让大家庭告诉我们,不同文化不同民族,包容、团结,延续至今;鸟虫篆是我们的审美,它让藏骨抱筋告诉我们,中正、平和,才是至善至美;鸟虫篆是我们的精神,它让含文包质告诉我们,字如其人,乃是修行;鸟虫篆是我们的哲学,它让止戈为武告诉我们,大国重器,只为和平。
《禅通记》说:仓颉穷天地之变,仰观奎星圆曲之势,俯察龟文鸟羽,山川指掌,而创文字。天为雨粟,鬼为夜哭。惊天动地的文字创造,让老天爷感动的下起了粟米雨,魑魅魍魉因为无处藏身,而惊吓的夜晚大哭,为什么?因为鸟虫篆是一道光,它照亮了我们之前的蒙味和黑暗。我们今天读写的鸟虫篆,书写的鸟虫篆,就是这个星球上独一无二的文字。我们应该心存感恩,心存敬畏,因为我们今天所写的一笔一划,都浸染着历史的传承,我们所记下的一词一句,都将在未来闪耀于世,这就是我们要活起来的古文字鸟虫篆,这就是一字一世界,一笔一乾坤的中国鸟虫篆!